close

  升級中國經濟硬實力
  半年來,中國新一屆領導集體直擊“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提出了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擴大內需、實施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加強民生保障及著力提高城鎮化質量等改革思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駐華代表穆爾塔扎·賽義德指出,相關改革思路方向明確,針對性極強,目前針對政府職能、削減過剩產能、金融市場化改革已經在途,中國升級其經濟實力的進程正在發生。他表示,預計相關改革思路和實踐會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中進一步確認和細化,這顯然有助於提高中國經濟的質量和可持續性。
  除內部影響外,升級中國經濟實力的外溢效應同樣不容忽視。美國前財政部長保爾森指出,中國正著手提高市場作用、擴大中小企業機會、更有效分配資本、改善消費和投資間的平衡,在全球增長依然疲軟的時刻,此類改革對世界經濟而言空前重要,將帶來新的產品和投資機會。他認為,十八屆三中全會將為中國經濟確立一個積極持久的新方向,歐美髮達國家和中國一樣依賴這個新方向。
  中國經濟正經歷從追求“量”向追求“質”的轉變。中國經濟在全球範圍內的追趕歷程也遠未結束。然而新的目標不再局限於產值,而是經濟結構更優、創新能力更強、市場效率更高、社會保障更可靠。兌現這些目標,必將有效推動中國經濟行穩致遠、最終夯實並升級中國經濟的硬實力。
  再啟中國增長強動力
  過去的高速增長已不現實,但沒有一定的發展支撐,保就業等挑戰就難以應對。保持一個相對健康的長期增速,對於中國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實現國強民富至關重要。那麼,新的增長驅動力從何處來?受訪的國際觀察人士普遍提及一個關鍵詞——新型城鎮化。
  “中國過去的巨大變化是顯而易見的。現在全球都在關心中國未來向何處去的問題。未來五年,城鎮化是中國政府面臨的最重要問題,這既是經濟改革,也是社會改革。”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亞洲研究中心主任阿特·侯賽因對中國的觀察很深入。
  《華爾街日報》分析文章預測說,“作為中國經濟增長的下一個主要驅動力以及再平衡驅動因素,城鎮化無疑會在本次三中全會上得到支持……中國需要通過實現人口城鎮化來獲得成功。”日本大和總研常務理事金森俊樹對新華社記者說:“中國經濟實現結構轉變,轉向消費主導的可持續增長,有必要推進真正意義上的城鎮化。”
  今日的中國,已經站在了更高的起點上,並再次面臨走向繁榮的戰略選擇。如何尋求更可持續的動力之源和發展之途?如何激發勤勞智慧的民眾更大的生產和創造力?如何解決舊有模式產生的積弊與桎梏?各界期待以新城鎮化為代表的新一輪改革作出應答。
  激發中國變革新活力
  本屆三中全會之所以備受關註,是因為中國經濟改革已到關鍵時刻:改革開放以來的紅利漸盡,中國經濟若想持續較快速增長,必須通過變革激發新的活力。激發新活力,首先離不開政府角色轉變的頂層革新,尤其是重新界定政府和市場邊界。新一屆中國領導人已明確了市場化改革方向,簡政放權,更多發揮市場“無形之手”作用,避免政府“有形之手”演變為“閑不住的手”是改革關鍵。
  對於這一聚焦放權的市場化改革大方向,日本大和總研常務理事金森俊樹認為,從上海自貿區就可以看出中國政府的思路轉變:放棄政府介入市場提供政策優惠的傳統方式,轉而取消政府管制,讓市場發揮自主調節功能。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副所長安德烈·奧斯特洛夫斯基認為,對中國來說,市場化導向改革具有劃時代意義。
  對任何經濟體來說,市場永遠是經濟活力的最重要來源。因此,如何激發市場自身活力也是本屆三中全會的重要看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亞太部主管阿努普·辛格期待中國推進盤活金融市場的改革,他認為深化金融改革對於控制風險、提高投資效率、增加居民資本收益至關重要。他建議,改革重點應包括放開存款利率、實行存款保險制度、規範破產處置框架,以及減少信貸分配的行政指導等。
  要激發中國經濟的長久活力,根本還在於用好中國巨大的人力資源。辛格認為,改革戶籍制度以提高勞動力市場流動性,並實現勞動者與職位之間的更高效匹配也是中國改革的關鍵看點之一。
  (原標題:改革再揚帆 中國聚新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s26gsagl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